雨落未敢愁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灵猴小说网lffth.cn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就在曹冲准备第二轮清洗的时候,在几日后的早朝上,曹冲马上就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。
在他坐稳王座没多久之后,邺城令荀衍马上站了出来。
“听说殿下又要开始准备下一场科举了?”
曹冲轻轻的看了荀衍一眼,眉头微微皱起。
他没有想到颍川士族决定在这个时候与自己摊牌。
对于荀衍,他还是要给一些面子的,毕竟他是荀彧的三兄,也算是颍川荀氏的人。
荀彧是自己的老师,给过自己不少帮助,荀衍与荀彧沾亲带故,对他还是要给一些容忍的。
曹冲将自己有些烦躁的心情压制下去,低头看着荀衍,问道:“我确实是要开始准备下一次的科举考试了,不知道邺城令有何见教?”
曹冲语气虽然平平,但是话语中一件事有一些对荀衍的不满了。
荀衍当然听出了曹冲话语中的不满,但是他的话可不会因为曹冲的不满就停止今天的动作。
今日的动作,不仅是关乎与他,还是关乎于荀氏,关乎颍川士族的大事。
“殿下用科举,而不用察举,若是有才无德之人任用,岂不是天下百姓之祸患?”
没文化的坏人不足为患,有文化的坏人却可以毁天灭地。
荀衍说的是这个道理。
荀衍说完话之后,陈群在犹豫再三之后,也是站了出来。
“殿下,臣以为邺城令所言有理。”
司马懿挑了挑眉,虽然一直被陈群瞪着,但脚步却是纹丝不动,丝毫没有上前来的意思。
倒是司马朗站了出来。
他虽然不是颍川士族的人,但也是河内郡有名的望族,况且颍川荀氏挑头,他司马家没有不接应的道理。
“殿下,臣以为邺城令所言有理。”
司马朗站出来后,荀彧之子荀恽也是站了出来。
“臣以为邺城令所言有理。”
“臣等以为邺城令所言有理。”
颍川荀氏牵头,后面跟随着一个个颍川士族的代表人物。
陈群,程昱,荀恽荀衍...
乃至于司马家,甚至是部分曹家夏侯家的人也牵扯进来了。
俗话说,屁股决定脑袋。
原本察举制中,都是世家牵头的,一般举荐人按照德行才德举荐为官,但是,当你自家人有人还没当官的时候,你会举荐其他人吗?
不会!
原本西汉的察举制还是搞得不错的,但是到了东汉,却是一团糟。
世家通过察举制结党营私。
党锢之争,有很大的原因便是因为这察举制。
你作为举荐人,你举荐一个人当官了,你便是他的老师,你吩咐他的事情他能不做吗?
于是乎,这便形成了一个党派雏形。
世家根深蒂固的关系网,有很大关系便是因为这察举制。
这也是曹操不得不颁布招贤令的原因。
不是他手下没有人才用,而是这个人才他不敢用。
朝堂之上,过半的臣子对着曹冲行礼,下跪,就像是无声的抗争一般。
可惜...
本宫连之前修路的事情都没有妥协,在科举制上,他又如何会妥协。
对于科举制的作用,或者说是世家宗亲的用心,曹冲是再理解不过的事情了。
在思索一会儿之后,曹冲的话也是缓缓说出来了。
“建安十五年,父王颁布《求贤令》。
令曰: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,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!及其得贤也,曾不出闾巷,岂幸相遇哉?上之人不求之耳。今天下尚未定,此特求贤之急时也。“孟公绰为赵、魏老则优,不可以为滕、薛大夫。”若必廉士而后可用,则齐桓其何以霸世!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?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
去岁,父王颁布《举士令》。
令曰:夫有行之士,未必能进取;进取之士,未必能有行也。陈平岂笃行,苏秦岂守信邪?而陈平定汉业,苏秦济弱燕。由此言之,士有偏短,庸可废乎!有司明思此义,则士无遗滞,官无废业矣。”
稍微停顿了一下,曹冲的话继续说了出来。
“父王二令,通篇便在求才,不问品德,若真求品德,天下贤才将损近半。”
荀衍早知道曹冲会如此说,马上问道:“若无德之人为官,岂会将百姓视作骨肉?岂会忠心于大王与殿下?只有德才兼备之人,为官方能内修品德,外理民风,为大王与殿下计。”
呵呵。
话还说的挺好听的。
但曹冲可没有被荀衍的一番话说服,嘴角反而是露出了冷笑之色。
“昔伊挚、傅说出于贱人;管仲,桓公贼也,皆用之以兴。萧何、曹参,县吏也;韩信、陈平负污辱之名,有见笑之耻,卒能成就王业,声著于载。吴起贪将,杀妻自信,散金求官,母死不归,然在魏,秦人不敢东向,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。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,及果勇不顾,临敌力战,若文俗之吏,高才异质,或堪为将守;负污辱之名,见笑之行,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:其各举所知,勿有所遗。”
曹冲用伊挚、傅说、管仲、萧何曹参韩信等人的例子来反驳荀衍的话。
德行有损的人真的不能当官?
恐怕不是这样吧。
上面几个人的例子,按照现在来说,都是德行有损的,但是他们当官了之后如何?
管仲,千古名相,萧何曹参,汉之功臣.....
德行有损,如何不能当官?
荀衍没想到曹冲居然如此巧舌能辩,一时间有些噎住了,但他的话马上说了出来。
“管仲萧何曹参韩信陈平,乃无德之人中的极少数,若殿下因为这极少数的人便招进来了无数侵害百姓的官员,这是否有违殿下的初衷?”
荀衍话风一变,将管仲的人变成少数人,而大多数人是他说的那般。
果然...
文人都生得一张好嘴。
曹操的招贤令为何受到世家嫉恨,曹冲的科举制为何受到世家嫉恨。
原因很简单。
曹操,是旷世的枭杰。他在汉末如果想要取得刘氏的皇位而代之,必先摧破曹老板的大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的堡垒,也就是汉代传统的儒家思想,然后才能够成功……
东汉外廷的主要士大夫,大多出身于儒家大族……
他们修身治家的道德方法也会用来适用于治国平天下,而这样的道德方法皆出自儒家的教义……
但凡士大夫一身的出处穷达,他们的所言所行都不敢越过这个范围,或者违反这个标准。
这个范围即是家族乡里,这个标准即是仁孝廉让。以这个范围标准为本为体。推广到治民治军,为末为用。
总而言之,本末必兼备,体用必合一。
曹老板的招贤令,大概意思是认为有德者未必有才,有才的人可能背负不仁不孝贪诈的污名,直接宣示世家大族从一开始所遵奉的金科玉律已经完全破产了。
因为这个原因,东汉士人夫儒家体用一致和周孔道德的堡垒根本没有办法坚守了,而他们安身立命的东西,也完全失去根据了。
曹老板的招贤令,让原本紧绷的社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和自由。
也打断了士大夫对官员的垄断以及党派形成的土壤与基础。
而曹冲的招贤令,更是对原本便千疮百孔的察举制给予最后一击。
这也是世家上前来与曹冲对抗的原因。
因为再不对抗,等曹冲的势力主掌朝政,恐怕他们便再没有机会了。
所以从根本来说,这些人还是欺负曹冲在朝堂上没有根基,欺负他年轻。
若是曹老板在此,给荀衍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做出今日的事情来。
但曹冲就不一样了。
他现在只是太子,权柄未定,而且荀家对曹冲是有恩的,曹冲绝对不会对荀家下手。
这是荀衍的想法,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。
这也是他们敢跟进的原因。
但是...
曹冲眼神渐渐阴狠了起来。
荀家虽然对我有恩,但那也只是荀彧对我有恩,我虽然年轻,但却也不是你们能够欺负的了的!
若是今日被你们这些人逼迫成功了,日后,自己的诸多计策,恐怕就不用施展了。
再者说,若让曹老板看到他如此无能,恐怕都不放心将太子之位交给他了。
只在一瞬间,曹冲便知道该如何应对了...